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要求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长冯飞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大力度推进“大开放、大改革”,掀起加快自贸港建设新高潮。
冯飞代表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5周年。5年来,海南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推动自贸港建设实现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到“进展明显”再到“蓬勃兴起”。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的180多项政策文件落地生效,13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陆续推出,“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三张“零关税”清单有序实施,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构建。
代表自贸港经济形态的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规模分别增长1.8倍、1.2倍,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之前30年总和,经济外向度提高15个百分点。
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009.5亿元、增长36.8%,增速排名全国第二,其中货物出口增速全国第一;服务进出口总额353.62亿元、增长22.9%。经济外向度达34.7%,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超40亿美元、增长15%。
冯飞代表表示,海南首先以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为导向,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任务。海南将做足自贸港战略功能,在制度型开放上为全国蹚路子、作贡献。
一方面,主动对标世界*高水平开放形态,加快构建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充分释放RCEP与海南自贸港政策叠加效应,先行先试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土地、低碳、服务业开放等领域改革创新,加快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的衔接步伐。当前工作的主要抓手是深化琼港合作,选准零售业、专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作为“小切口”,在制度型开放上及早破题。
另一方面,充分开展压力测试,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加大一线放开力度,全面开展第一批27项压力测试,滚动制订第二批压力测试事项。建设好封关运作洋浦压力测试区,推动将洋浦保税港区系列政策一揽子扩大到洋浦开发区,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扩大到全岛符合条件的企业。推动“零关税”清单、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等动态调整,研究制订禁限类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货物由内地进入岛内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等新政策,以政策滚动实施检验压力测试成效,缩小封关运作前后的政策落差。
冯飞代表表示,海南以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抓手,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海南自贸港的本色是国际化,要义是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此,海南将铆足干劲,重点打造“两个基地”、构建“两个网络”,即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总部基地和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的总部基地、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
围绕“两个基地”“两个网络”,我们将谋划实施“全球自由贸易港伙伴计划”,适时恢复和加密国际航班,开通第七航权航线;大力开展国际招商,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保持实际利用外资增速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今年的重点是瞄准东南亚国家,拓展经贸合作,实现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冯飞代表表示,海南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重点,做大流量规模。大流量是世界发达自贸港的标配,也决定海南自贸港的功能延伸、区域辐射边界和产业能级提升。
海南在发展思路上,将进一步发挥国内国际重要交汇点的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扮演开放高地的独特角色;在发展策略上,将更加注重吸引聚集国内外科技、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在政策着力点上,将更加重视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的趋势要求,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大对数字贸易、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重点推进游戏出海、数字版权、跨境电商、文化、中医药等服务出口。同时,充分围绕“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和特殊税收制度安排,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冯飞代表表示,以深化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的“金饭碗”。去年,海南挂牌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厅,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叫响了“自贸港请您来投诉”品牌。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2022年海南营商环境全国排名前移4位。
今年,海南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和公开、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实施重要量化指标赶超国内一流计划,开展“领跑行动”“赛马打擂”,常态化“病例问诊”,推进更多民生和涉企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和“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系统思维,强化部省联动,深化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聚焦“数字政府”建设、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分层分类滚动推出一批更具全局性和影响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不断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
来源 :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